铭记党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继续教育学院党员赴临安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黄肖林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11月5日,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继续教育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开展了以铭记党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观看影像资料等形式,让党员们深入了解了《民族日报》的抗战历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位于於潜镇鹤村何家祠堂的《民族日报》社纪念馆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宗祠建筑,这里曾是抗战时期重要的抗日宣传阵地。1939年1月5日,《民族日报》在中共浙江地下党的筹备下正式创刊,名义上由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主义抗日宣传阵地。创刊誓言用文化特有武器,配合政治进攻,粉碎敌伪文化侵略,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积极宣传党的持久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依次参观了馆内猎猎报旗、英雄流芳、天目烽火等主题展区,通过观看300余幅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180多件实物展品,深入了解了《民族日报》的整个创办历程和抗战时期浙西地区的斗争史实。馆内陈列的发黄报纸、锈迹斑斑的手摇印刷机以及栩栩如生的群雕,生动再现了当年报社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的场景。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在办报过程中,有12名报社职员因拒绝刊发污蔑中国共产党的电文而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牺牲,他们被称为《民族日报》十二先烈。

参观过程中,全体党员观看了纪念馆珍藏的历史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解说,进一步了解了《民族日报》在6年10个月的办报历程中,发行范围从浙江省内拓展到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日发行量从3000份增至近1万份的辉煌历史。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信念、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全体教师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民族日报》先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所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